期貨世界(FuturesWorld) - 全球期貨市場漲跌動態、新聞資訊、品種行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回复: 0
收起左侧

《伟大的博弈 —— 华尔街的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讲述的故事涵盖 350 多年的历史:人类的经济活动从以铁犁耕种的农民为主体发展到以坐在电脑前的白领为主体;人类对外层空间的观察从伽利略手工制造的两英寸望远镜尚不能清晰辨认土星的光环,扩展到半径10米的成对的凯克天文望远镜能够观察到距地球120亿光年的太空;人类的信息从以马车的速度传递发展到了以光速传播。因此,这是一部时间刻度巨大的历史,而这样的一部历史,其内容必然只能涉及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主题,以及世界强权(great powers)。

经典政治学给世界强权所下的定义为:“其利益必须被其他国家所考虑的国家。”



第一章 “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 (1653--1789)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发源于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小的贸易前站,在其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和荷兰裔移民的冒险精神的催化下,它逐步成长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华尔街也正是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舞台。然而在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的眼里,纽约却一直是“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

你也许不会想到,纽约最终成为一座世界性的商业都市和金融中心,竟然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有一种无法分割的必然联系。

在新大陆的第一次金融投机活动是针对当时原始的货币 —— 贝壳串珠所进行的投机,这次金融投机揭开了北美350年的金融史 —— 同时也是350年的金融投机史的序幕。

时任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发行了美国独立战争后的新国债,并建立了纽约银行。

中央银行 的概念直到17世纪末期才形成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于 1694 年建立]。可是 菲利普斯 早在此前30多年就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实际上起到了中央银行的作用,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也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斯特文森的城墙被拆除,纽约成为一个商业逐渐繁荣的活跃港口。纽约作为主要港口和商业中心的地位被独立战争彻底毁掉,纽约在物质上和商业实力上的损失同样惨重。在独立战争的动荡中,纽约的人口减少了一多半,国民生产总值(尽管那时还没有这样一种统计方法)也至少损失了一半。而一旦战争结束,英国人离开后,纽约就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恢复。

两个人物:汉密尔顿 和 杰斐逊

汉密尔顿 试图做三件事情:第一,他寻求建立一个完善的联邦税收体系,以保证国家有一个稳定的财政来源(在此前的联邦体例下,联邦政府没有征税的权力,只能被迫向各个州要钱);第二,他想用美国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以优厚的条件发行新的债券,去偿还旧的国债(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以及战争期间几个州的债务;最后,他想按照英格兰银行的模式建立中央银行,来代替政府管理财政并监管国家的货币供应。

杰斐逊主义者极力反对。

在 18 世纪 90 年代,汉密尔顿的计划直接带来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第二章 “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 (1789--1807)
资本市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争议。来到股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普普通通的投资者,也有恶意操纵市场的庄家。和此后数百年中的无数政府精英一样,汉密尔顿绞尽脑汁,试图寻找到一条“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

美国建国于 1776 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同一年。这个新生的国家此时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历史时期,汉密尔顿发行的大规模债券直接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活跃,而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只大盘蓝筹股则启动了这个国家第一轮股市投机狂热。

纽约出现了第一批专业经纪人,他们需要一个交易场所,于是就有了美国的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为了防止场外交易的发生,他们签订了著名的《梧桐树协议》,并建立了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 —— 这一切就是后来 华尔街的雏形。

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创始人之一、联邦政府财政部部长助理 —— 威廉·杜尔是这第一轮投机狂热中的弄潮儿,他可以称得上是美国股市的第一位著名的“庄家”,也是此后两百多年股市操纵者们的鼻祖。

从这个时候起,华尔街和美国政府的精英们就一直竭尽全力试图寻找一条分界线,来区分像杜尔这样的无赖赌徒和受人尊敬的投资者,两个多世纪以来,他们的努力所得到的“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喜忧参半的结果。”

杜尔的疯狂投机和迅速溃败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金融恐慌,汉密尔顿下令财政部购进大量联邦证券对市场进行支持,他的果断行动成功地阻止了金融恐慌的蔓延,确保了股市的危机没有对美国的经济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个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限责任制度 —— 现在企业制度的基石得以奠定,美国各州通过了《普通公司法》,带动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从 1792 年到 1817 年,联邦税收在 25 年内增长了 9 倍;也是在这个时期,像杜尔这样的政府官员可以公然寡廉鲜耻地利用公职进行股市投机;而后来成为美国副总统的伯尔,此时正在瞒天过海地打着为纽约市民提供生活用水的幌子,骗取了建立一家银行的特许证。

伯尔是杰斐逊的忠实同党,他建立的这家银行后来成为现在全美最大的银行 —— 大通曼哈顿银行。而汉密尔顿的纽约银行至今也仍然屹立在华尔街上,其“华尔街一号”的地址格外引人注目。汉密尔顿在与他的政治对手伯尔的决斗中身亡,被埋葬在华尔街的三一教堂旁, 与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纽约银行隔街相望。



第三章 “舔食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 (1807--1837)
十九世纪的早期,伊利运河修建成功,这条连接美国东西部的物运和交通枢纽使得纽约一举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而美国的其它地区则倍感威胁,对纽约敌意顿生,他们把纽约称为“舔食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

在美国这个新兴国家西部开发的大潮中,交通运输成为了最大的瓶颈。1825 年,伊利运河历时 8 年修建成功,于是,美国西部丰富的物产可以通过五大湖和伊利运河沿水路源 源不断地运送到纽约,成本只有原先的 1/20,时间为原先的 1/3。这不仅造就了美国经济的巨大繁荣,也使纽约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而修建运河所显现出的巨大经济效益,也直接引发了人们对运河股票的狂热追捧,并启动了华尔街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牛市。

在这轮牛市中,出现了现代华尔街投机者的原型。他的名字叫利特尔,与杜尔不同的是,他是个独立的经纪人,没有任何的政府关系,因此也无从获取内部信息。他借助市场的短期波动来投机获利,并因成功逼空莫里斯运河股票而一举成名。像利特尔这样的人物一旦在华尔街登场,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们有过一夜暴富的辉煌,也会经历倾家荡产的劫难,不断地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轮回。但他们沉溺其中,和这个市场如影相随,他们是华尔街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就像投机是股票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样。

华尔街第一次大牛市 的来临还源于当时杰克逊总统的金融政策。一向厌恶欠债的杰克逊总统决心偿还所有国债,他的这一政策使得市场上的证券数量锐减,价格飙升。而伴随所 有牛市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股市投机狂热,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开发所引发的土地投机也愈演愈烈。同样憎恶投机的杰克逊总统决心彻底根绝投机活动,他强制推行《铸币流通令》,关闭第二合众国银行,他的这些政策成功地抑止了投机,终结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牛市,但也将美国经济带入了萧条之中。

这次牛市终结和经济萧条对正在悄然兴起的纽约金融市场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纽约的竞争对手 —— 此时仍具一定实力的费城却因负债过高而在这次经济震荡中受到重创,从此失去了与纽约争雄的机会。



第四章 “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1837--1857)
铁路的发明,带来了美国经济的飞跃增长,也极大的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电报的产生,则迅速确立了华尔街作为美国资本市场中心的地位;而 1848 年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带来了美国经济和华尔街新一轮的快速增长,纽约的人们过着销金蚀银的挥霍生活。然而,到了 1857 年,各种衰退的迹象开始显现,“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

这个时期,对人类社会影响重大的两项技术出现了:铁路和电报。

铁路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迅速的。铁路 作为一种新的交通运输方式,比此前出现的运河效率更高,所受的地理条件的限制更少,它把无数小规模的地方经济连接在一起, 越来越多的产品的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同时,铁路对于钢轨、机车、车箱和煤的巨大需求也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重工业企业的发展,并造就了第一批工业时代的产业大军和百万富翁。

铁路的发明也对华尔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铁路的修建需要巨额资本,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融资需求。铁路证券成为了华尔街投资的主要品种,而对铁路股票的疯狂投机与铁路本身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共同带领华尔街进入了一段非比寻常的历史时期。

电报 的发明,在彻底改变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同时,也对华尔街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在纽约股市开盘价格传递到费城所需的时间从 30 分钟锐减到几秒钟的巨大变化过程中,华尔街对于其他地区性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增加,这些地区性的证券市场被迅速边缘化,纽约从而一举确立了作为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

这个时代的股市英雄,以德鲁为代表。出身贫寒、靠贩卖牲畜起家的德鲁,来到了华尔街这个刀光剑影的博弈场上,对基督教虔诚的信仰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惯用各种阴谋诡计的股市超级玩家。

1848 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引发了全美国的 淘金狂潮,大量的黄金支撑着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华尔街也因此再度繁荣。但到 1857 年,各种衰退的迹象开始显现,华尔街上的银行和经纪商开始破产,恐慌扩散到伦敦和巴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金融恐慌开始爆发。到这一年年底这场灾难过去的时候,纽约有一半的经纪商破产,而华尔街的一些革命性的变革即将在这短暂的消沉之后来临。



第五章 “浮华世界不再是个梦想” (1857--1867)
南北战争在给美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战争融资的巨大需求并因此推动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使之一跃成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在一个无比繁荣的牛市中,“浮华世界不再是个梦想”……

这个时期的美国,经历了它历史上最大的创痛 —— 南北战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00 年中人类最大的军事冲突,它的规模和破坏力都是此前人类无法想像的,而同样影响深远的是,如何满足这第一场现代意义上的战争的巨额资金需求,也为此后的战争融资提供了经典的范例。华尔街帮助北方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融资,使它最终战胜了在财政方面陷入困境的南方政府,而成功地引导北方政府走向胜利的华尔街,也在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经济需求 和为战争发行的巨额国债的催生下,走向了繁荣的牛市。

传统上,政府为战争进行融资,主要依靠征税和大量印钞,这是南北方政府都能想到并做到的。而华尔街上年轻的银行家 —— 库克 为北方政府所做到的是南方政府所没有想到的。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私下里向银行和经纪商出售债券的方法,而是革命性地通过华尔街向公众发售战争国债。他告诉普通美国人,购买这些战争债券不仅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也是一笔很好的投资。到战争后期,库克出售国债的速度已经超过北方政府为战争花钱的速度。而与此同时,严重依赖发行纸币支付战争费用的南方政府,此时的通货膨胀率是战前的 9000%。

南北战争给华尔街和纽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繁荣。具有绝佳讽刺意味的是,在成千上万活生生的战士在前线失去生命的同时,一夜之间跃升为世界上第二大证券市场的华尔街使得纽约成为了一个繁华都市,“浮华世界不再是个梦想”。前所未有的牛市不仅给纽约带来了纸醉金迷、一掷千金的生活,各种交易所也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华尔街上,场外交易所的交易量甚至一度超过了纽约交易所。有趣的是,因为日进斗金的经纪商们忙忙碌碌穿梭在华尔街上,没有时间再在中午的时候回家用餐,无意中造就了现代美国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 快餐文化。

北美洲这片新大陆上一个典型的自我奋斗式的英雄 —— 范德比尔特,此时在华尔街登场了。这位 16 岁就向母亲借钱购买了第一艘驳帆船的冒险家,在航运事业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航线远至中美洲和欧洲。拥有巨额的财富并没有使范德比尔特裹足不前,在将近 70 岁的高龄,他看到了他所在的时代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 —— 铁路出现了。尽管他曾在一次铁路事故中差一点被这种在当时还远不能称得上完善的新生事物夺去生命,但他还是毅然决定涉足铁路事业。他开始在华尔街上逼空铁路股票。

依靠无与伦比的财力和超人的智慧,从未涉足华尔街的范德比尔特在华尔街最大的一次股票围歼战中傲视群雄,成功地击败了最老练的投机商,从而一举确立了他“之于金融, 正如莎士比亚之于诗歌、米开朗基罗之于绘画”这样至高无上地地位。然而,随着铁路控制权大战愈演愈烈,在随后的年代里,他将不得不面对同样老谋深算的德鲁和另外两个年轻的投机家:古尔德和菲斯科 —— 他们即将共同演绎一场华尔街上最为惊心动魄的搏斗。

如果议员们选择在这个价格把他们在高价卖空的股票买回来平仓的话,他们就已经可以赚取一大笔钱了。但显然,他们或者是没有听到过,或者是听说过但没有遵从过华尔街最古老的真理:看多的人——“牛”(bulls)能挣钱, 看空的人——“熊”(bears)也能挣钱,就是贪婪的人——“猪”(pigs)不能挣钱。



第六章 “谁能责备他们 —— 他们现在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 (1867--1869)
围绕伊利铁路的股权争夺战充满了硝烟和血腥,股市操纵者们肆意囤积股票,立法官员们与他们狼狈为奸,而当时美国社会政府腐败的屡见不鲜和证券法规的严重缺失,使这一切仿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谁能责备他们 —— 他们现在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了”……

范德比尔特和德鲁集团的遭遇战是围绕着伊利铁路的控制权展开的。

在这个时期的美国,纽约中央铁路、宾夕法尼亚铁路和伊利铁路共同支撑着从美国中西部到纽约市的陆路运输,范德比尔特希望在这三条相互激烈竞争的铁路之间寻求妥协,以维持价格同盟。可是,对铁路运营毫无兴趣、一心只想靠操纵股市大发横财的德鲁控制着伊利铁路,使得范德比尔特的如意算盘每每落空。被德鲁惯用的欺骗伎俩彻底激怒的范德比尔特最终下决心再次动用他那曾横扫千军的巨额财产在华尔街收购伊利铁路的股票。这揭开了 伊利股票囤积战 的大幕。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政府的 腐败 是多么彻底。股市则为权钱交易提供了最完美的平台。在有关证券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的当时,在股市中兴风作浪的投机商无一例外地都豢养和控制着忠实于自己的法官,这些法官竭尽所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来影响股票价格的涨落,为其各自主子的投机活动效力。事实上,股市投机者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场腐败的立法官员竞相订立和随意篡改股市规则的游戏。同样,股市博弈的结果,更多地是取决于立法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高下。

范德比尔特开始大量购进伊利股票,同时指使他所控制的法官颁布法令不得增加伊利股票的总量。可是,这一次,自负的范德比尔特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德鲁和他的盟友在范德比尔特还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已经指使他们自己的法官下达了完全相反的法令,他们把大量伊利铁路的可转债转成了股票,同时还印刷了数万股崭新的伊利股票。结果,他们使得范德比尔特控制伊利股票的美梦彻底破碎,并在他反应过来之前,在市场上全数抛出了他们刚刚 “制造”的“掺水股票”,席卷了范德比尔特的七百万美元后逃离纽约。

这场战斗并没有结束,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范德比尔特和德鲁都继续疯狂地贿赂立法机构以使胜利的天平倾向自己。最终,两败俱伤的范德比尔特和德鲁达成了妥协。在股市中屡试不爽的范德比尔特未能如愿以偿地控制伊利铁路,而德鲁虽然暂时击溃了范德比尔特, 但也好景不长,他很快在新的一轮伊利投机战中悲惨落败于他原先的盟友 —— 古尔德和菲斯科。

硝烟过后,当人们重新审视这个被疯狂的投机者和腐败的立法者搞得混乱不堪的博弈场时,终于意识到需要订立法律来健全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制度,尽管相关的法律还需要经过更多的股市阵痛才会真正来临 —— 1929 年股灾后,美国于 1933 年颁布了《联邦证券法》,不过,这已是 70 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第七章 “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 (1869--1873)
1869 年 9 月,美国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操纵案。多头投机家古尔德和菲斯科精心组织了一个黄金囤积计划,他们一度控制了数倍于纽约黄金市场供应量的黄金合同,黄金价格扶摇直上,“面对他们的对手,多头们得意洋洋”……

华尔街新生代投机家古尔德和菲斯科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是前无古人,也是后无来者的:他们试图操纵黄金市场。

刚刚结束南北战争后的美国,还没有实施金本位制 ,金币和绿钞同时可以流通,但是由于“劣币驱除良币”,人们很自然地选择使用劣币 —— 绿钞 ,而黄金几乎立刻从流通领域彻底消失。而在纽约的黄金交易室里,黄金的投机活动正如火如荼。在当时的黄金市场上,只需要交纳少量保证金就可以购买数额很大的黄金,这种杠杆效应使得黄金投机成为了最危险,但同时也是回报最为丰厚的投机活动。古尔德 的计划是买断纽约黄金市场的所有黄金供应。如果他能成功,那么,所有黄金的购买者,尤其是那些为实现套期保值而卖空黄金的国际贸易商,将在绝望中眼睁睁地看着古尔德操纵的黄金价格飙升到天价而无能为力。

为了实现这个美妙的计划,古尔德必须要保证做到一件事情:避免联邦政府的干预。 如果联邦政府觉察到他的操纵计划而决定干预黄金市场的话,那么,政府国库中储存的大量黄金就可以随时进入市场,黄金价格将会一落千丈,古尔德的计划也就会被彻底粉碎。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编造了一张关系网,设法结识了当时的总统格兰特,并使这位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但对金融却一窍不通的总统相信:政府应该让黄金市场自由运行而不得进行任何干预。

万事俱备之后,古尔德和菲斯科开始了他们的囤积操作,他们成功地控制了数倍于纽约黄金供应量的黄金合同,黄金的价格扶摇直上。古尔德和菲斯科与他们的对手的殊死搏斗吸引了从波士顿到旧金山所有美国人的关注,因为古尔德集团正在囤积的东西不是普通的证券或其他商品,而是黄金 —— 全世界通行的法定货币,财富本身的象征。

如梦初醒的格兰特总统最终意识到自己被古尔德彻底愚弄了,他下令干涉黄金市场, 但是,他的命令来得晚了 —— 这场金融噩梦却刚刚以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在给美国经济和华尔街带来巨大混乱的同时,这场黄金恐慌迫使美国的政策制订者意识到,只要存在黄金绿钞复本位制 ,那么黄金价格的投机就具有无法阻挡的诱惑。在这场黄金囤积案的十年后,美国最终回归到金本位制。

黄金投机战后三年,陷于一场复杂感情纠葛中的菲斯科,也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随着华尔街新生代投机家离开历史舞台,一直是华尔街标志的西部拓荒式的野蛮色彩也开始渐渐褪去。第二年,在南北战争中为联邦政府成功发行债券的银行家库克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中,直接引发了一次波及欧洲市场的美国股市大崩溃,从而彻底结束了南北战争后美国这一短暂的经济和股市繁荣期。



黄金是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手段,贸易商们向海外出口的商品是以黄金收款的。在贸易合同签订和黄金交割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如果在这段时间中,黄金相对于绿钞的价格下跌,那么贸易商就会蒙受由此带来的损失。为了防止这样的损失发生,出口商习惯性地在黄金交易室卖空他们未来将要收取的等值黄金。这样的话,如果黄金价格下跌,他们就可以用在黄金卖空操作中获得的利润来弥补因合同而造成的损失,反之亦然,这就叫套期保值,而套期保值也正是所有商品市场最主要的功能。



第八章 “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1873--1884)
华尔街的历史舞台上,先后登场了无数形形色色的人物,各自演绎了多姿多彩的人生。他们中有的人开创了华尔街的新时代,唤回了华尔街缺失已久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人中的杰出代表是摩根;有的人却因吝啬和爱财如命而留名青史,如海蒂·格林,但是,这样一位彻头彻尾的守财奴却在股市的惊涛骇浪中游刃有余,她说:“你需要做的就是低买高卖”……

19 世纪 70 年代发生的 市场崩溃 不可避免地再一次导致了美国股市的萧条。欧洲投资者一直是美国这个新兴国家主要的国际资本来源,此时也对投资美国望而却步。但是,有趣的是,股市崩溃对于正在兴起中的美国的影响也不全是负面的。大洋彼岸的欧洲人在美国股市崩溃中往往会将他们持有的美国证券低价抛售给美国人,美国人因此得以变相地洗劫了此时还远比他们富足的欧洲人的财富。同时,股市的周期性崩溃也将经济繁荣时期积累下来的泡沫挤出了经济循环之外,使得经受了考验的经济体变得更加健康,增强了免疫力。

19 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美国完成了规模宏大的 工业化进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1878 年,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里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但到了 1900 年,工业股票已经迅速成长为华尔街的股票主体。而与此同时,美国的钢铁产业白手起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钢产量超过了全欧洲的总和。

也是在这个时期,一位对华尔街和美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脱胎于南北战争年代狂放粗野的华尔街,他把它迅速变成了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中最主要的力量之一。”这个人就是 J·P·摩根。

摩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他是华尔街新一代投资银行家的代表。不同于早年华尔街大部分的投机家,他信奉的理念是诚信为本。在史无前例的工业化进程中,他和他所代表的华尔街人为美国一举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筹集了所需的巨额资金,与此同时,他们还重塑了华尔街在美国公众中的形象,使得华尔街在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摩根创立的摩根银行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

在华尔街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上,人性的一切方方面面都暴露无遗,因此也就从来不会缺少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成为华尔街传奇无法分割的一部分。这个时代的 海蒂·格林 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富有的女性之一,她依靠投资股市而致富,可以说是一个勤勉的投资者。但她视财富如生命,对于金钱的酷爱近乎病态,她可以为了很小的一笔金钱而毫不犹豫地放弃一切 —— 时间、声誉、健康、友谊等等。无疑,她是华尔街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一个典型的葛朗台式的守财奴。

在此前的黄金操纵案中侥幸没有酿成大祸的格兰特在退休后也来到华尔街,这一次, 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幼稚的前总统和退休将军,受到华尔街老练的投机家沃德的蒙骗而深陷泥潭。他的公司最终不可救药地破产了,并引发了一场短暂的金融恐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格兰特最后名下只剩下了两百美元,他只好依靠写作回忆录来赚钱,这无意中造就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格兰特回忆录》。



第九章 “您有什么建议?” (1884--1901)
在美国的历史上,1895 年发生了一个非凡的事件,黄金从国库大量外流,使得国库中黄金的数量不到法定黄金储备量的一半。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克利夫兰,作为此时已经是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不得不向摩根 —— 华尔街的领袖,屈尊求援。他向摩根问道:“您有什么建议?”……

格兰特公司的破产所引发的混乱逐渐消退,尽管偶有昙花一现的短暂繁荣,华尔街依然在持续的低迷中度过了 19 世纪的 80 年代。进入到 90 年代,股市刚刚有转暖的迹象,却又突然遭遇了 1893 年的市场崩溃。更为糟糕的是,这场市场崩溃引发了美国经济体系中一颗定时炸弹的爆炸。

南北战争后,随着美国逐步回归到金本位制,美国财政部于 1873 年开始停止铸造银币,在 70 年代中期声势浩大的银矿工人罢工等政治压力下,国会于 1887 年通过法案,允许更为自由地将 白银 铸币,并规定了银币和金币的价格比。于是,西部地区以空前的速度开采白银,白银的供应量随之激增,白银开始逐渐贬值。按照“劣币驱除良币”的原则,人们很自 然地选择使用银币作为流通工具,并将黄金藏匿起来。于是,黄金开始不断流出国库,在 1893 年市场崩溃的打击下,形势迅速恶化,流出国库的黄金如滚滚洪流,并被整船整船地运往欧洲。1895 年的 1 月,美国国库只剩下了价值 4500 万美元的黄金,不到一亿美元法定黄金储备量的一半。

在困境中一筹莫展的克利夫兰总统最终向摩根伸出了求援之手。摩根和他的同伴成功地为美国在欧洲筹集了一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同时摩根使出浑身解数,使用各种金融操作手 段,使黄金不再源源不断流向欧洲。终于,到 1895 年 6 月,美国国库的黄金储备稳稳地停在了一亿美元之上。这样,摩根凭借他无人可及的影响力和非凡的智慧,独臂擎天地挽救了美国,使其免遭一场金融灾难。这一刻,华尔街凭借自己的力量,真正地成为了一个世界巨人。

19 世纪的 90 年代也是华尔街的转型期,1892 年,纽约建立起了一个大型清算中心,为经纪商的证券交割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这个时期《华尔街日报》的创始人道·琼斯将股市中主要股票的价格加权计算,得到了能够反映股市整体情况的一个绝妙而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 道琼斯指数,简称道指。刚刚问世时道琼斯指数只有 40 点,在 1906 年道指首度突破 100 点,在 1972 年突破 1000 点,在 1999 年突破 10000 点。

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华尔街的银行和经纪人自发推行了对上市公司强制实施公认的 会计准则,有效地遏制了此前上市公司乱做假账的恶习。同时,和文明一样古老的会计职业也在这个时期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注册会计师首次出现并从此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华尔街爆发了历史上最后一次铁路股票囤积战。这次铁路大战的主角是摩根和一位与他同样声望显赫的犹太银行家谢弗。滑稽的是,这两位塑造了华尔街全新形象的银行家,却不无讽刺地成为了华尔街最后两位 “牛仔”。



第十章 “为什么您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1901--1914)
二十世纪初期,极度繁荣的美国经济被一次由铜矿股票的投机案引发的股市危机带入了深渊,股市的危机同时也带来了银行的挤提和连环破产,华尔街岌岌可危。华尔街的巨头们齐聚在摩根的书房里,一筹莫展。摩根的助手向摩根问道:“为什么您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呢,摩根先生?”……

到 1900 年,美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

美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的警觉,但是,受到实力也超越了自己的德国的威胁,英国不得不与在大洋对岸刚刚成长起来的巨人建立起紧密的关系,而通过大西洋海底电缆联系在一起的纽约和伦敦两大金融市场的逐步一体化对这一关系的维持至关重要。

此时的华尔街,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上已经可以与伦敦分庭抗礼了。纽约交易所搬进了新的交易大楼,装备了各种电子演示器,交易员奔忙穿梭,报价之声不绝于耳。交易所里交易的证券为这个正在形成之中的现代化工业强国提供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而华尔街的银行家正是推动这个巨大的工业化进程的先锋力量,然而,在美国政治的生活中,华尔街人一直饱受争议,他们常常受到代表小农场主利益的政治派别的猛烈攻击。

摩根是华尔街人中的杰出代表,1901 年,他出面组织的辛迪加并购了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公司,创立了能够进一步垄断国际钢铁市场的合众国钢铁公司,该公司的资本金达到 14 亿美元,超过当年美国联邦预算支出的两倍多。当然,在这个阶段的美国经济生活中, 摩根所起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

二十世纪最初阶段极度繁荣的美国经济在慢慢酝酿着一场危机,而这场最终在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的直接起因却是遥远的西部小镇比尤特的铜矿之争。电的发明引发了对 铜 的巨大需求,投机家海因兹利用他的聪明和诡计在比尤特一举击败了华尔街大老板在当地的势力。一夜暴富的海因兹来到华尔街,试图在这里重复并放大自己的成功。他控制了几家银行,开始了对铜矿股票的投机操纵。可是,纽约不是比尤特,在这里,他遭到了他的老对手们的强大阻击而一败涂地,他试图囤积的铜矿股票的价格一落千丈。这引发了一家又一家银行的连环挤兑,一场金融恐慌蔓延开来。

再一次,依仗摩根巨大的影响力,摩根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阻止了这场可以将美国经济拖入深渊的金融恐慌。美国这个此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实体,在危机中不得不依靠摩根个人来扮演中央银行角色,这一事实促成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在 1913 年建立。这一 年,成为了美国金融历史的分水岭。同年,摩根去世,这位在美国的崛起和现代化进程中起了非凡作用的人物,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第二年,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在对华尔街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同时, 这次战争也将彻底改变世界的格局。



第十一章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吗?” (1914--1920)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美国和华尔街来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到 1918 年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超越了欧洲强国,而纽约则超越了伦敦。刚刚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遭受了一次巨大爆炸的冲击,惊魂未定的来访者战战兢兢地问华尔街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爆发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金融危机的爆发相似。尽管在此前的数年里,几个欧洲大国一直在勾心斗角,战争的阴影已经酝酿了很久,但是,战争的直接起因却是一个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偶然事件。1914 年 6 月,一名狂热分子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这一事件立刻被欧洲各国的政治家利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已经处在战争状态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烟燃起,“在欧洲各处,明灯正在熄灭”。欧洲长久以来享有的对于世界的经济和金融霸权结束了,美国世纪开始了。

在战争一触即发的七月底,全球股票市场全线下跌。由于海底电缆已经将世界主要的证券市场联系在一起,当伦敦交易所宣布暂停交易时,全世界所有的卖单都集中到了纽约,华尔街别无选择,闭市是唯一的选择。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历史上,这是第二次。

在八月份,人们普遍估计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将迅速崩溃,这一判断被证明是大错特错。尽管在战争初期,美国对欧洲的出口活动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是,战争创造了对军需品和农产品的巨大需求,订单源源不断地飞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这给美国带来了自南北战争以来最大的经济繁荣,而华尔街也在经历了战争刚刚爆发的短暂恐慌之后,迎来了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

对金融资源的争夺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一个重要的制高点。尽管当时每十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德国后裔,但是美国的公众舆论从一开始就倒向协约国一边,所以,金融资源显然是倾向于协约国的。1915 年,从纽约驶往欧洲的客轮“路西塔尼亚”号在途中被德国潜艇击沉,1198 人葬身海底,其中包括 128 名美国人,这一事件使得美国宣布向轴心国开战。

在战争初期,德国的舰队在海上无法击败英国,于是在华尔街开出天价,试图收购英国海军的命脉 —— 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但被拥有伯利恒公司控股权的华尔街人舒瓦布断然拒绝。交战中的国家不仅需要物资,还需要购买物资的资金。大英帝国在战前的国防预算每年大约为 5000 万英镑,进入战争后每天的花费就要 5000 万英镑。摩根银行为协约国筹措了战争所需的大笔款项,美国政府最终也决定向协约国提供直接贷款。四年的战争使得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最大的债权国,至此,美国不仅在实业上,而且在金融上,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经济体系中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华尔街了,它一举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而包括伦敦在内的世界其他金融市场,从此成为围绕这个太阳旋转的行星。1918 年,战争的突然结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次短暂而急剧的衰退,而华尔街最著名的十年 —— 十九世纪的二十年代即将开始。而这非凡的十年却是以 1920 年在华尔街的一次爆炸开始的,这一声爆炸的巨响仿佛是向“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一声颇具讽刺意味的道贺”。



第十二章 “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1920--1929)
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纽约股票交易所,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但是就其制度和运行方式而言,却和 1817 年它刚刚建立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差别。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一个私人俱乐部,其宗旨仍然是在为交易所的成员牟取利益,而不是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在大部分情况下,“交易所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

二十年代的美国股市中汽车行业股票成为龙头股,投机家 赖恩 决心在斯图兹汽车股票上一展宏图,不幸的是,他的对手中有一些交易所的核心成员,而交易所成员不择手段操纵股票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赖恩不为所动,他成功地囤积了斯图兹股票,身为交易所成 员的几位空头准备故伎重演,通过修改交易规则来击败赖恩。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单枪匹马的赖恩巧妙地利用了公众对弱者的同情,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交易所的当权派们投降了。

赖恩在此役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也支付了高昂的成本。他的对手们仍然控制着交易所,他们将他逐出了交易所,最后,赖恩的财富在随后而来的熊市和做空袭击中被洗劫一空。交易所最终报复了赖恩,但在声誉方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久久不能恢复。

同样在 1920 年熊市中惨遭覆灭的还有通用汽车的创始人 杜兰特。这位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的实业家,因为一个小小的但却是致命的错误判断,个人财富在股市中丧失殆尽, 最后只好靠经营一个保龄球馆度过余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经济蒸蒸日上,亨利·福特开创了汽车时代,财政部长梅隆推行的低所得税的政策使得居民收入大大增加,一战的结束导致社会出现了广泛的放纵现象,电力的运用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并购浪潮风起云涌,信用支付手段使得中产阶级一夜之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购买力。

华尔街再次伴随美国经济的繁荣而起飞了。在此前的繁荣期,华尔街股市的涨幅和美国经济的增长基本同步,但这一次,华尔街的步伐明显快于美国经济本身,在这个时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不到 50%,可是道·琼斯指数上涨了 3 倍。当时的投资者只需支付 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经纪人支付。联储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以 5%的利率借出资金,然后倒手以 12%的利率借给经纪人,而经纪人又转身以 20%的利率借给投资者,而在这个不断飙升的股市中,人们已经忘记了什么叫风险,银行、经纪人和投资者对于如此高的利率背后所隐藏的风险置若罔闻。二十年代轰轰烈烈的牛市就像 “泰坦尼克号”一 样,正在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美联储主席 本杰明·斯特朗 是一位资深的银行家,他深刻地洞察到这种股市狂潮背后所酝酿的风险,他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以防止股票市场灾难性的崩溃。”但不幸的是,他于 1928 年的 10 月辞世,失去了斯特朗的美联储毫无作为,未能采取进一步的严厉措施,终于,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崩溃 —— 1929 年的股灾拉开了帷幕。



第十三章 “不,不可能是迪克·惠特尼!” (1929--1938)
1929 年,美国股市发生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股市崩盘。这次股灾及随后而来的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迫使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并开始对华尔街实质性的改革。腐朽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是惠特尼,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总裁。当他盗用他人款项等丑行最终暴露出来的时候,连与他相识多年的罗斯福总统都不敢相信,他惊呼:“不,不可能是迪克·惠特尼!”……

历史上最著名的 股灾 发生在 1929 年的秋天。在一片乐观的投资氛围中,一个毫不起眼的投资顾问巴布森开始大唱悲调,而此前持续了数年的轰轰烈烈的牛市突然改变了方向。 9 月 5 日,市场开始下跌,10 月 29 日,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跌幅达 22%,创下了单日跌幅最大百分比。华尔街持续下跌的势头直到 11 月才最终止住。到 1932 年,道琼斯指数较 1929 年的历史最高点下降了 89%。

股灾之后,美国进入了长达四年的经济衰退,这一次空前绝后的衰退,造就了“大萧条”这样一个专用名词,特指这一段历史时期。也许是由于两个事件在时间上相隔如此之近,许多人包括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是 1929 年的股市崩盘引发了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但是,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这样必然的因果关系,它们背后共同的原因是美国实体经济长期高歌猛进后的必然衰退以及胡佛政府的错误政策。

股市崩盘和“大萧条”虽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惨痛经历,但也给美国经济和华尔街一次重塑自我的机会。1933 年,罗斯福总统开始着手实施历史上以他名字命名的 “罗斯福新政”,大幅度地改革美国的经济政策,并着手对岌岌可危的华尔街进行改革,以恢复市场的信心。这一年,美国取消金本位制,并通过了《银行紧急救助法令》,《联邦证券法》、《格拉斯-斯第格尔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决定了现代美国金融的格局。其中,《格拉 斯-斯第格尔法》又称《1933 年银行法》,根据该法案,美国成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 5 万美元以下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以避免公众挤提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该法案严格限制金融机构不得同时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摩根银行被一拆为二。这一分业格局直到六十多年后才随着《格拉斯-斯第格尔法》的废除而得以改变。

在华尔街推行罗斯福的改革政策的是后来著名的肯尼迪总统的父亲 —— 老肯尼迪。老肯尼迪是一位闯荡江湖的老牌投机家,罗斯福上台伊始,任命他为刚刚成立的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深谙投机和操纵市场各种诀窍的老肯尼迪显示出了非凡的改革艺术,在他的治理下,华尔街开始逐步走入了正轨。

惠特尼 是此时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主席,代表了华尔街,尤其是纽约股票交易所反对改革的保守势力。他曾经因为在 1929 年的股灾中英雄式的救市行动而声望卓著,但是,他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和极其低劣的理财能力结合在一起,使得他最终走上了破产和犯罪的道路。惠特尼的覆灭,使得卫道士的势力图崩瓦解,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在此之前,华尔街上的所有改革都从未触动过交易所自身会员的利益,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了,它彻底改变了交易所的运行方式,使其开始真正为公众投资者服务,并为即将到来的华尔街巨大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四章 “华尔街是……主街” (1938--1968)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经济繁荣巩固了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美里尔开创的美林帝国使得股票深入到千家万户,而证券分析的手段使得理性投资成为可能,这一切都为华尔街最终的起飞奠定了基础。华尔街一向被认为是美国主体经济 —— 主街的附属品,然而随着华尔街在美国经济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华尔街是……主街”……

陷入经济大萧条中的美国再一次被发生在大西洋彼岸的战争所挽救 —— 这一次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证明,无论战争给人类带来多大的悲剧,它都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与一战初期不同,刚刚开始的二战并没有立刻将美国股市带入低迷。 相反,道琼斯指数还略微上涨。但很快,随着战争初期希特勒的节节胜利,悲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华尔街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下跌,交易量也严重萎缩。

但事实上,在股市下跌的同时,美国的经济正经历着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公司盈利从 1939 年的 64 亿美元激增到 1942 年的 209 亿美元。除了战争所创造的巨大需求以外,民用经济也持续增长。而在战争期间被严重压抑的民用需求,如住房、汽车、家电等,即将催生战后美国经济的大繁荣。

在这个历史时期,有两个人对华尔街的未来影响深远,一位是梅里尔,一位是格拉汉姆。梅里尔 革命性地将连锁店的运营模式引入经纪业务,创建了美林公司,使之成为一个触角遍及全美甚至全球的超级金融机构。他同时严格培训他的客户经理们,使他们成为具有金融知识和诚信意识的新一代经纪人,从而一举改变了华尔街经纪人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些经纪人将股票第一次引入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格拉汉姆之前,华尔街没有股票定价的标准,人们只知道坐庄和投机,格拉汉姆 通过自己的成功向人们证明了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他使得“投资”这个概念最终在华尔街出现并逐步取代“投机”而成为主流。他同时开创了现代证券分析业,公司运营资本和现金流等概念被他首次提出 —— 而这些概念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所有的股票分析师们分析上市公司价值的基本工具。

1954 年,华尔街再一次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大牛市。华尔街滞后了多年,但终于在股市上反映了美国实体经济在战时和战后的高速成长。而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包括一大批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在证券市场出现,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同样,也是在这一时期,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交易所的技术装备日新月异,新的股票自动报价机和数字计算机开始使用。

1962 年至 1963 年之间,商品投机商 安吉利斯精心组织了一场豆油囤积活动,但以失败告终,华尔街上与他有关联的两家大经纪公司随之陷入困境。随着经纪公司的资产被清盘, 公众开始对他们存在经纪公司账上的证券的安全性产生担忧,雪上加霜的是,正在此时肯尼迪总统突然遇刺,于是恐慌开始像瘟疫一样在华尔街上蔓延开来。最终,华尔街的经纪公司团结起来,采取了果断的自救行动,交易所出面为这两家经纪公司的破产承担责任,才使得这一次金融恐慌得以平息。为了防止今后单一金融风险再次扩散为金融系统风险,纽约股票交易所于 1964 年第一次建立了 风险基金。在华尔街的历史上,交易所和经纪人委员会曾一致采取行动抑制过度的投机行为,投资银行也曾一致要求上市公司出具年度报告和独立的会计报表一样,这一次,华尔街的参与者们再一次团结一致,他们再一次意识到,他们有着超越各自利益的共同利益,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第十五章 “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1968--1987)
在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持续低迷,使得人们对于华尔街的前景再一次感到迷茫。这时,一位华尔街作家写道:“如果说贪婪和恐惧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感情的话,那么,我想现在,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六十年代初期,牛市结束。此后的华尔街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彻底改变了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市场的交易量也逐年增高。而公众投资者在市场交易量中所占的份额逐步下降,他们转而将资金委托给专业理财的基金经理们,明星经理在市场中声名鹊起,身价连城。

激增的交易量使得华尔街的后台运作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个时代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这一情况。1965 年,交易所将自动收报机与电子显示屏连接, 使得所有在交易大厅里交易的人们能够第一次同时看到股价。1969 年,一个中央证券存放机构成立,试图解决华尔街内日益严重的文件周转问题,但收效甚微。一些实力稍弱的经纪公司由于无力应付庞大的交易量而濒临破产。

面对这些挑战,华尔街上证券公司不向公众出售股份的百年惯例终于被打破。为了增加资本金以迎接华尔街的新时代,一些华尔街的证券公司开始放弃了合伙人制,1971 年,美林证券也成为了第一家上市的交易所会员公司。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到七十年代初期,美国正在经历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低迷,使得华尔街再一次陷入困境, “华尔街即将灭亡”的论调再次出现。但是,在这一片哀声之中,那些将会给华尔街带来巨大繁荣的变革正在悄悄地发生。

华尔街经纪人的固定佣金制和《梧桐树协议》一样古老,长期以来,它是华尔街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铁律。随着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壮大,迫于其他市场的竞争压力,纽约股票交易所最终于 1975 年放弃了长达 183 年的固定佣金制,这标志着纽约股票交易所的“私人俱乐部”时代的彻底终结。

1975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修正法案》,该法案要求将全国的证券交易所和三板市场连接起来,形成统一市场。1978 年,跨市场交易系统投入运营。在这个扩大了的无形的电子交易平台上,纽约股票交易所利用其长久积累下来的影响力,保持着巨大的竞争优势。 而悄悄兴起的纳斯达克系统,渐渐对纽交所形成了挑战。而今,纳斯达克已经成为唯一可与纽交所抗衡的交易系统,它培育了微软、思科、甲骨文等美国经济中新的龙头企业。

随着华尔街上股票的市值越来越大,监管的力度逐步加强,想要在股票市场进行早期华尔街那种股票囤积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商品市场却不然。在 70 年代末期,由石油巨子亨特兄弟策划的一起白银囤积投机活动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久远历史的记忆。这场轰动全国的操纵案最终以亨特兄弟不可避免的失败而告终。尽管华尔街的许多机构卷入其中,但美国的银行和美联储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成功地阻止了恐慌的蔓延。



第十六章 “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 (二十世纪 80 年代-1999 年)
进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尔街,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人类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实现了全球化,并使得世界金融市场实现了一体化。九十年代的股市,则更是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在世纪之交的前夕,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了一万点。人们不禁要问,“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

1982 年,道琼斯指数第三次突破 1000 点,此后它就再也没有跌破过这个数字。1987 年 8 月 25 日,道琼斯指数达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是又一次股市崩盘。尽管这一次股市崩溃来势凶猛,而且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其他金融市场也受到波及,但是人们的命运却并没有那么悲惨,与六十年以前的人们不同,他们已经实践了分散投资的原理,在股市中的投资只是他们资产组合中的一部分。

1987 年的股市危机期间,联邦政府坚决地介入其中,以免股市危机演变成为全国性的恐慌,这与 1792 年汉密尔顿的做法一脉相承。而在这两者之间漫长的 195 年中,面对每一 次金融危机,杰斐逊主义放任自流的思潮一直占据着上风。

在挽救此次危机的行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此时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 格林斯潘。他所做的正如六十年以前的斯特朗所说的那样,“对付任何此类危机,你只需要开闸放水,让钱充斥市场。”市场恐慌果然很快结束了。

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是鲍斯基和密尔肯。这个时期华尔街上的杠杆收购业务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 鲍斯基 的专长是风险套利 —— 对潜在的被收购公司进行投机。不幸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算,他用装满现金的箱子去换取自己所需的内幕信息,最后只得锒铛入狱。而 密尔肯 开创了著名的垃圾债券业务,他认定这种信用等级很低的债券的回报高于其孕育的风险,他对垃圾债券出神入化的操作使得他一度被追捧为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他最终被判入狱十年,并被处以 6 亿美元的罚款,这是美国商业史上对个人的最高罚金。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股市进入了一个一日千里的时代,截止到 1999 年的夏天,道琼斯指数较 1990 年初上涨了 400%,较 1980 年初上涨了 1300%。现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每天的日交易量比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任何一年的年交易量都高。

互联网的出现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股的兴起、在线交易的出现是华尔街所能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变化,但是,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对已经在加速进行之中的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未来跨越国界的金融市场的联合监管会提出怎样的挑战,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

尽管存在着无数的未知,华尔街不会止步。就像历史反复证明的那样,尽管有过无数的股灾,人们依然进入这个市场,参与到这个伟大的博弈中去,也正是通过这个生生不息的伟大的博弈,人类在不断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结束语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华尔街的历史是一部经历无数灾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以防灾难再次发生的历史。从它的童年开始,华尔街就经历了恐慌、战争、火灾、 骚乱、恐怖主义和无数的其他磨难,每一次,华尔街都度过了危机。同样,不管在未来会面临怎样的新的挑战,相信华尔街也将能战胜它们。

或许,只要这个世界有人需要资本,而又有人能提供这些资本,在曼哈顿岛南端的这个伟大的金融市场就不会消失,会有无数的人们来到这里,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

作者:censek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00b336e3bf6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貨世界

GMT+8, 2024-5-17 12:04 , Processed in 0.13700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